教师发展与教育研究动态
2012年7月~2013年9月
右江民族医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发展中心)编 2013年9月
目录
[教师发展中心]
机构建设动态
教师发展中心简介
教师发展中心机构设置
教师发展动态
教师发展平台
教师发展成果
教师发展培训项目
教师发展建设规划
[高等教育研究]
课题立项动态
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项目
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项目
成果与荣誉荟萃
自治区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
广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
学术活动荟萃
中美医学教育论坛
桂林医学院考察学习体会
工作成效与建设规划
“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成效
高等教育研究所2013建设规划
[教师发展]
一、教师发展中心简介
右江民族医学院是桂、滇、三省交界地区唯一的本科医学院校和高等教育中心、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中心,具有独立召收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的资格,是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高校。以“大医精诚”为校训,积极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右医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促进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着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学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2006年6月经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决定,成立“右江民族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并于2012年6月更名为“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发展中心是学校自设处级部门,中心主任由学校副校长姚金光博士担任,副主任由黄秀峰教授担任,中心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与调研、教师教学多维培训与咨询服务、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与资源建设、示范推广与交流工作。中心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硕士单位授予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师发展中心机构设置

三、教师发展平台示意图


四、教师发展成果
(一)区级教师发展成果
1. 2012年,覃志坚老师获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一等奖;
3.2012年,黄芳艳老师、钟斌老师、张翼老师获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二等奖;
4.2012年,黄德尤老师获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二等奖;
5.2012年,唐锋意老师获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教学论文一等奖;
6.2012年,杨尚霖老师获第十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教学论文三等奖;
(二)校级教师发展成果
1.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竞赛获奖名单
序号 |
获奖等级 |
获奖教师姓名 |
所属院系部 |
所属课程教研室 |
1 |
一等奖 |
吕辉 |
护理学院 |
外科护理学 |
2 |
黄志群 |
临床学院 |
外科学 |
3 |
黄其文 |
临床学院 |
传染病学 |
4 |
二等奖 |
侯芬 |
外语系 |
大学英语 |
5 |
韦雪丹 |
护理学院 |
内科护理 |
6 |
黄娟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基础 |
7 |
肖鑫 |
护理学院 |
外科护理学 |
8 |
杨凤莲 |
药学系 |
药化药分 |
9 |
三等奖 |
赵爽 |
基础学院 |
病理生理学 |
10 |
马德智 |
医学影像系 |
放射学 |
11 |
王民登 |
临床学院 |
内科学 |
12 |
刘国军 |
临床学院 |
神经精神病学 |
13 |
陆贤杰 |
预防医学系 |
流行病学 |
14 |
李保生 |
医学影像系 |
影像技术学 |
15 |
黄健 |
药学系 |
药化药分 |
16 |
陆启峰 |
临床学院 |
急救医学 |
2.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2013学年下学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奖名单
|
序号 |
获奖等级 |
获奖教师姓名 |
所属院(系、部) |
教研室 |
专业课模块 |
1 |
一等奖 |
陈升才 |
临床学院 |
妇产科学 |
2 |
李星婵 |
临床学院 |
中医学 |
3 |
二等奖 |
黄敏 |
口腔医学系 |
口腔外科学 |
4 |
曾素娜 |
口腔医学系 |
口腔内科学 |
5 |
王俊利 |
检验学院 |
临床检验基础 |
6 |
三等奖 |
韦 贤 |
药学院 |
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 |
7 |
冯燕妮 |
临床学院 |
儿科学 |
8 |
游金勇 |
临床学院 |
全科医学 |
9 |
林起庆 |
临床学院 |
急救医学 |
学科通识教育模块 |
1 |
一等奖 |
宾晓芸 |
基础医学院 |
生物化学 |
2 |
二等奖 |
唐锋意 |
基础医学院 |
物理 |
3 |
三等奖 |
卢红梅 |
药学院 |
药理学 |
公共通识教育模块 |
1 |
一等奖 |
空缺 |
|
|
2 |
二等奖 |
薛建新 |
体育部 |
公共体育 |
3 |
三等奖 |
张 琴 |
社科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3.优秀组织奖部门:临床学院、基础学院
五、教师发展培训项目
2012年7月以来,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条件,搭建面向全校教师的教师能力提升发展平台,先后开展以下培训项目:
(一)开设名师示范课
示范课是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的重要手段。本校教学名师主要以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为主,教师发展中心主要通过邀请校外教学名师、本校教学名师开展示范课,对教师进行业务提升培训。2012年,“中心”通过学校评选出的11名校级教学名师,以及学校的3名省级名师为全校教师各提供1次示范课。同时,“中心”还邀请校外名师来校做示范课。2012年,“中心”邀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王庭槐教授和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广西医科大学曹云飞博士来我校做示范课,参加观摩的校内教师均超过200人。
(二)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为了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树立青年教师讲课标兵,展示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对其进行鼓励和表彰,“中心”开展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三年内必须参加,并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必须条件。
(三)推进教师国内外培训。
“中心”针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青年教师业务提升计划”等主题,2013年,选派11名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方法--Sandwich和徵格教学法培训班学习。2013年,推选26名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业务提升计划培训对象。“中心”针对教育国际化需求,2009年起,每年选派2名教师参加“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项目,访学涵盖日本、新加坡、印尼、英国和美国等知名大学,截止目前累计培训相关学科教师10余名。2013年,学校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泰国7个护理学院签订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师资培养、互派访问学者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举办名师讲坛。
开办名师讲坛是展示名师风采、促进教师提升内涵素质的有效途径。2012 年,“中心”不定期开展校内专家讲座。2013年,邀请中山大学王庭槐教授、广西医科大学曹云飞博士、泰国卫生部高级顾问坎贾·拉玛坤博士来我校“大医讲坛”开设精彩讲座。
(五)教师咨询服务。
面向学校全体教师,重点是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提供教学咨询服务,满足本校特色化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要。
(六)其他交流与培训。
教师发展中心还承担本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自2012 年起,共为我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办培训2期,内容包括教学规章制度讲解等。
六、教师发展中心2013~2015建设规划
(一)建设内容
1.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中心的组织架构,是保证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针对中心的各项工作内容,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教师管理、教师评价及教学研究等制度。
2.改善中心条件,建设高效运行机制
进一步改善现有中心条件,开发教师发展中心运行网站、不断完善和升级各级资源课程建设平台、针对性的建设多媒体教室、增加和完善建设教师活动中心等,建立健全适合我校实际并能承担区域高校教师校际、国际间培训的运行机制。
3.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与交流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中心”通过举办教学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大医讲坛”等多种形式,重点对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助教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不同层次需求的教师获得校外培训、研究经历创造条件,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适应现代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4.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满足教师发展需求
借助于校教师发展中心网站建设及各级网络课程平台升级,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做好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课件和课程视频资源等,做好优秀课件展示,实现各区级和校级重点课程资源网络化;把教学资源建设与建立教学研究工作长效机制有机结合,扩大教学资源共享范围,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5.推进教学改革研究
为了提高我校教学研究的整体层次和水平,激发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公共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使其不断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国内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策略与技巧,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营造重视和研究教学的氛围,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文化;推广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此外,将在教师教学研究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分类别、分层次对基础课及专业课教授、副教授、讲师提出年度教研工作量化分值要求,在教师的职称评定、定岗定级中明确教研工作量要求。
6.提供教学评估与咨询,致力教师教学发展
优质的师资资源是“中心”开展教师培训的重要条件,“中心”将充分发挥优质师资资源,以学校教学名师及专家为主组成专家培训与指导队伍、教师课堂质量监控督导队伍和教改项目评审委员会。“中心”将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教师教学评估机制,通过实施督导听课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队伍,对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实践指导质量、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及考核情况进行评估与指导,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
7.拓展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发挥区域辐射示范作用
“中心”以“立足本校、辐射周边”为建设目标,进一步拓展“中心”服务功能,在已经开展的我校东南亚培训计划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国际师资培训工作,打造省内同类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培训基地,推近区内高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教师个人发展。
(二)重要举措
1.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理分析和理论解读,寻求系统解决思路,同时对教师教学发展活动进行顶层设计。
⑴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等,把握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为实施教师教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⑵结合高等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变革,设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培训项目。
⑶研发教师教学发展所需的专题课程,为教师教学培训提供课程支撑。
⑷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探索将理论融入教师教学实践。
⑸组织立项建设教育教学课题,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总结创新。
⑹开展专项调研,分析调研数据,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和研究。
⑺设计教师教学激励系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的成效,并合理嵌入到学校运行体系中。
2.教学质量评估与调研
通过对教与学的主体、课程、环境等进行调查,了解一定时期内教育教学的困境,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合理的信息反馈,把握教与学的动态。
⑴学生全员评教:每学期期末开放学生全员评教系统,收集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并进行深度的学校、学院整体和教师个体评教分析。
⑵教学环节评估:定期就教学大纲、考试试卷、毕业论文、教学文档等进行抽样评估检查。
⑶年终教育教学评估:进行每年度的全校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评估各教学单位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进展。
⑷教学质量调研: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分析,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⑸教学奖励评选:与丰关部门组织优秀教师、教学名师、课堂授课竞赛等教育教学奖励评选活动等。
⑹教师教学自主评估:为教师自主开展课程教学评估、学生学习调查、学生学业反馈等提供咨询和辅助。
⑺学生学业自主评估:针对学生开展学业活动的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
3.教师教学多维培训与咨询服务
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发展方案,开展新进教师、在职专业教师、个别教师三个维度的教学培训,以“点、线、面”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同时,面向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与学发展自助服务。
⑴教学讲座:通过邀请区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中心专职教学培训人员进行教学讲座研讨,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交流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⑵教学观摩:通过走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课程教学现场,学习观摩其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进行相应的交流研讨。
⑶微格教学:通过对现场的课程教学进行录像,并邀请相应的学科领域教师进行点评,搭建一个新老教师的教学交流平台。
⑷专题研讨:选定一个时期内大家关心的或者具有共性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⑸案例提炼:追踪优秀教师教学的实践,凝练系统的教学案例,以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⑹课程设计:帮助教师结合具体课程,采用更加优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更好地组织课程教学,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动机与行为。
⑺学业咨询:解答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识误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自身的学习模式,对大学学业进程进行有效的安排。
⑻助教制度:各教学单位开展“1+1”结对子活动,为新进教师选配指导教师,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定期与新进教师进行交流。
⑼咨询队伍:由中心专职队伍、校外共建合作高校的资深学者、各教学单位推荐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咨询专家资源库,面向全校教师开展教学咨询。
⑽教学资源:建立现代化的微格教室和多功能的教学研讨室,为教学培训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购买期刊和汇编教育教学资料,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等形式提供给教师参考。
4.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与资源建设
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课程教学的改进作用,促进教师正确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通过教育技术的更新来改造课程教学。
⑴培训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和利用教学软件系统,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⑵与学校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其专职人员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⑶采用现代教育的课程技术平台,推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⑷面向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咨询与指导。
⑸走进教师课程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造教师课程教学。
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⑺打造教师教学发展的网络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建设。
5.示范推广与交流
结合我校教师教学发展成效,积极总结经验,形成系统的可以推广模式,在校内外进行示范交流,鼓励教师追求教学卓越。
⑴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倡导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重视教学的氛围。
⑵结合学校的教育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协同相关部门推动教育改革实践,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⑶组织经验分享会,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实效,组织相应的专题研讨会,优化解决思路和方案。
⑷培训其他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师资队伍,帮助其进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开展公共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的教学培训。
⑸积极参与全国、广西高等教育学会等相关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
⑹收集国内外高等教育特别是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
⑺与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教学发展方面的交流。
二、高等教育研究
(一)各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区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项目
喜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教育财务管理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桂教科学〔2013〕15号),我校廖品琥、叶靖、杨音莉3位老师申报的课题喜获立项,特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喜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的通知》(桂教科学〔2013〕13号),我校钱力等7位老师申报的课题喜获立项,其中B类课题2项,C类课题5项(见附表),特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喜报:我校广大教师积极申报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认真评审和推荐,我校唐毓金、韦国锋等18位老师申报的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喜获立项(见附件),特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喜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项立项课题的通知》(桂教科学〔2013〕1号)文件,我校莫碧珍副教授申报的《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途径创新研究》获得“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特向莫碧珍副教授表示热烈的祝贺!
喜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的通知》(桂教科学〔2013〕22号),我校李海霞老师申报的课题喜获立项(见附件),特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
2.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项目
公示:根据《右江民族医学院关于开展201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右医教字〔2013〕19号)和《关于开展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右医教字〔2013〕20号)要求,本次申报2013年度校级教改课题25项,申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项课题30项,结合学校印发的《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办法》(右医教字〔2009〕4号),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严格评审,拟推荐蒙缜之等15位老师和李海等21位老师申报的项目,分别作为2013年度校级教改和专项课题立项项目,现予公示,公示时间:2013年8月29日至2013年9月1日。如对以上公示项目有异议者,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向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反映。如无异议,将予以立项。
(二)教学成果
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姓名 |
获奖等级 |
1 |
构建务实高效的本科生导师制,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
廖品琥、黄锁义、刘桂芬、赵善民、梁丽艳、韦耀东、覃志坚、陆贤杰、郭 蕊、周 敏、李朝敢、李 容 |
一等奖 |
2 |
民族地区医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黄岑汉、刘燕平、王金花、黄秀峰、马卓飞、黄海玲、李 海、黄 敏、黄启川、黄忠仕、解继胜、黄健伟、林艳明、韦 星、李 韬 |
一等奖 |
3 |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体解剖学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姚金光、黄秀峰、黄昌盛、周庆辉、林朝文、韦荣耀、黎淑芳、钟 斌、陈秉朴、浦洪琴、张胜昌、滕少康、杨园园、劳传君、周善金、廉春容、廖明华、李 俊 |
二等奖 |
4 |
提高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路径与实践 |
农乐颁、许世华、魏 洁、廖赞勇、黄萼华、黄忠仕、王华生、何兰燕、袁其微、黄理泰、谭会恒 |
二等奖 |
5 |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黄照权、李雪斌、黄瑞雅、王 洁、许 靖、陆云地、刘桂芬、李夏琴、李 壮、周岐江、梁丽梅、潘小炎、韦红卫、孟凡芹、杨尚霖、黄政月、黄 巍 |
三等奖 |
6 |
PBL—共同体多元化教学法在民族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
赵丽娟、黄衍强、李晓华、韦鹏涯、黄宏思、曾 怡、韦连登、黄小凤、陈源红、韦红玉、唐华英、杨 珊、黄干荣、覃艳春、黄健伟、黄 锋 |
三等奖 |
7 |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教育模式研究 |
吴琪俊、刘桂芬、许建国、李 丹、马迎教、覃 杰、韦耀东、王 智、邓树嵩、曹 聪、郭 蕊 |
三等奖 |
8 |
基于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
赵小平、黄芳艳、陆青梅、张莉芳、何兰燕、黄秋环、罗前颖、黄玉兰、尹海鹰、李柳茵、黄艳青、陆小曲 |
三等奖 |
右江民族医学院2011年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
课 题 名 称 |
获奖课题组成员 |
类别 |
等级 |
1 |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
黄秀峰、黄昌盛、周庆辉、张胜昌、滕少康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一等奖 |
2 |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
吴琪俊、许建国、马迎教、韦耀东、邓树嵩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一等奖 |
3 |
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黄锁义、程金生、潘乔丹、李容、陆海峰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二等奖 |
4 |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 |
魏洁、吴琪俊、农乐颁、许世华、黄蕚华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二等奖 |
5 |
广西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刘桂芬、李丹、覃杰、农乐颁、王智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二等奖 |
6 |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黄宏思、黄衍强、韦鹏涯、秦静英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二等奖 |
7 |
民族医学院校医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
许建国、马迎教、吴琪俊、韦耀东、邓树嵩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二等奖 |
8 |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 |
赵小平、张莉芳、何兰燕、李柳茵、黄玉兰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9 |
构建组织胚胎学混合式学习平台,培养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 |
王金花、黄海玲、黄启川、刘洁、李海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10 |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见习课的应用 |
黄芳艳、韦健宝、韦桂源、黄秋环、罗前颖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11 |
民族医学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莫冬丽、郑建宙、潘宁敏、庞毓恩、岑伦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12 |
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 |
陆青梅、刘运广、李强、潘红飞、林梅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13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
赵云、农乐颁、廖满媚、黄贤昌、李明怡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研究 |
罗春潮、廖满媚、李云、谭会恒、韦汉吉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15 |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
孟凡芹、黄小维、刘桂芬、潘延将、赵玉鹏 |
校级教学成果 (课题类) |
三等奖 |
16 |
右江民族医学院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
黄岑汉、黄照权、黄赞松、刘桂芬 |
校级教学成果 (著作类) |
著作奖 |
17 |
民族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创新研究 |
黄瑞雅、黄照权、刘桂芬、黄赞松 |
校级教学成果 (著作类) |
著作奖 |
18 |
论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思维障碍及教学对策 |
黄小凤、韦传东、韦红玉、黄衍强、赵丽娟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一等奖 |
19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在民族医学院校中的应用浅谈 |
唐锋意、张翼、赵瑞、周正诚、王强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一等奖 |
20 |
加强教学点建设化解工学矛盾的实践与探讨 |
王超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一等奖 |
21 |
在民族医学院校实施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
赵善民、何显教、晋玲、黄丽娟、黄彦峰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二等奖 |
22 |
“三性”实验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李韬、张树球、李曙波、农嵩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二等奖 |
23 |
如何保证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
黄赞松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二等奖 |
24 |
药学专业专科分析化学期终考试成绩分析 |
陆海峰、黄锁义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三等奖 |
25 |
急救护理临床教学方法探讨 |
何兰燕、苏伶娥、李锦忠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三等奖 |
26 |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效果 |
庞雅琴、李阳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三等奖 |
27 |
自主命题设计性实验教学实施中的技术保障工作 |
晋玲、黄彦峰、黄永毅、刘波 |
校级教学成果 (论文类) |
三等奖 |
(二)广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个人
喜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届广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桂教科学〔2013〕5号),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第三届广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这是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以来第一次获得自治区级的奖项,全区只有十所高等院校获此奖项;黄秀峰教授被评为第三届广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政领导长期以来对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及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特向全校师生员工报喜!
(三)中美医学教育论坛
我校黄岑汉书记、姚金光副校长、黄忠仕处长、黄秀峰副所长和潘征部长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美医学教育论坛”。本次论坛有来自国内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共46所大学,共300多名学者参加。会议首先由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冯友梅教授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Renslow Sherer教授致欢迎辞,然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王炳德会长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石鹏建副司长分别作重要发言。会议期间,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部的7名医学专家和国内各高校14名专家代表分别就早期接触临床、医患沟通技巧、临床案例教学、医学课程整合、住院医师培训、考试分析、教学评估、全科医师培养和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等专题作学术报告并进行探讨交流。报告会议以个人报告为主,提问交流为辅的方式进行。大会报告结束后,黄岑汉书记一行参观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拜访了黄重新院长。黄重新院长介绍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发展情况,黄岑汉书记就我校学科建设和新校区规划情况向黄重新院长作了汇报,黄院长对我校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对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校区建设给了很好的建议。
(四)桂林医学院考察学习
由廖品琥校长、姚金光副校长带队到桂林医学院考察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按照桂林医学院的安排,黄秀峰副所长和覃丽燕副科长到桂医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学质量监控科)对口交流学习总结如下:桂林医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员组织机构:桂林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高教所、教学质量监控科、师培科)人员配置原来为8人,现有7人,设2名副主任,高教所2人(1名科长),教学质量监控2人(1名科长),教师发展中心1人。桂林医学院教师发展工作: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开展教师培训,做到“做中学,做中教,边教边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三明治教学法,微格教学法,PBL教学法,培训学习回来后就在教师实践当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并形成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高教所工作:积极申报区级教学改革项目,严格按教育厅文件给予配套经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教所根据学校教务处教学改革需要,编写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每年立项支出30项,重点项目4000元/项、一般项目2000元/项、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000元/项;项目驱动教学专项课题,每年立12项,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一个教师带10个学生,给予带教教师每人5000元的经费,发挥科研项目的第二课堂作用,让学生了解并参与科研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用;校本研究大项目根据学校教务处教学改革需,由校、系领导牵头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必须购买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实行网上评教、评学、评管工作。在专业认证过程中,专家特别查看了他们的评教系统,并得到认可。针对临床见习存在较多问题,我们特意向桂医的老师请教,他们之前同样面临一样的困惑,后来针对这一问题,他们采取加强教学督导的方法,并向教务处反馈,出台临床见习带教指南,规范带教教师的教学行为,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改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经验:专家先后五次到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学校教师开展哪些教学研究项目,中心人员开展哪些校本研究项目?以及教学研究项目的推广运用情况;评教评学评管工作开展情况;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情况。
临床医学专业论证关键是做好日常工作各个环节资料的整理,因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就是检查学校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做了哪些工作?发现了哪些问题?针对问题具体做了哪些改进?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我们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当前的主要工作:补足教师发展中心人员,继续做好各级课题的管理工作,为下一届教学成果申报做好准备;积极组织积极申报高级别教学改革项目,提高立项率(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医大2001年曾获1项,2010年获单位资助1项(自筹)、桂医至今仍是0立项);思考如何结合精品课程、优质专业和特色专业,帮助各院系和学校寻找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特色用;继续做好督导专家课堂评教和学生评学工作;人员充足的前题下,编制教学质量监控简报。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购买安装工作,实行网上评教、评学、评管工作,为专业认证专家查看评教系统做好准备;建议并协助相关部门出台临床见习带教指南,规范带教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研究探索教师培养机制;帮助教师做好职业规划。通过此次考察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标,对学校开展专业认证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我校高度重视教改课题的立项建设工作,在立项申报、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视。现将我校“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1.组织机构健全
近几年,我校教改工程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增加,为加强教改项目的管理,学校成立了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加强项目立项评审,定期检查教学改革情况,及时聘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或组织教学课题研讨会,为教学改革项目的运行提供了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保障。
2.配套政策文件完善
在教学课题研究方面,学校健全机制,规范课题研究。出台了《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办法》、《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等,规范丰富我校教学研究内涵,为教改工程项目做好充分的资金保障。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改工程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同时对对自治区教育厅立项建设的项目给予1:2的配套建设资金。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荣誉称号的,学院给予奖励。
3.项目管理规范
(1)健全课题管理档案。对教改工程项目的文件进行规范管理,及时更新。
(2)开展专题培训。据教改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注重拓宽实验教师的视野,适时地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培训,营造了很好的教科研氛围。
(3)加强项目中期检查,由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织检查,定期对项目研究进展进行检查,要求各项目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督促各项目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
3.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效。2010年以来,我校教改项目研究数量不断攀升,其中2010年立项10项、2011年立项13项、2012年立项15项,目前2010年立项课题已有2项完成结题。2012年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2)存在的问题。在教改项目研究中,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能够按照具体实施计划要求开展研究和改革,项目研究比较进展顺利,并提供了相应的一些阶段成果,为今后继续开展研究和结题验收打下较好基础。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重立项,轻建设的问题。有些项目负责人对研究与建设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在研项目建设过程之中,团队参加建设的程度不够,往往会出现主持人一个人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效,个别项目进展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教改研究和实践脱节。有部分的教改项目教师能够按照结题承诺发表教学研究的论文,但项目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有个别项目在实际中并没得到实施。
(六)高等教育研究所2012年度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高教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体同志努力奋斗,大胆开拓,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2012年高教所全体同仁继续解放思想,理清各项常规工作思路,群策群力,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系,随着工作职能的调整,我部门及时调整了各项工作职责,保证教育研究工作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工作顺利开展。
2.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1)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工作:组织201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组织完成201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推荐申报4项。组织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申报:组织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指导并推荐申报1项。组织开展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申报:本次申报的课题共有10项,经专家进行评审,推荐平均分排名前4项的课题上报教育厅。征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指南意见,推荐2个选题。组织申报2013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本次申报的课题41项,经专家进行评审,推荐平均分排名前18项的课题上报教育厅。组织开展广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工作。组织201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报:组织完成53项院级(本部和教学医院)课题立项工作,经评审,最后立项44项.
(2)各类课题结题及中期检查工作:一年来,高教所严格按照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时限和结题要求,督促在研课题积极开展研究,要求按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并对到期课题进行清理,以保证各级各类课题能够按期结题;组织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题工作:本年度共结题7项。组织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工作:共结题3项。组织校级教改项目结题工作:第一批共结题19项;第二批正在组织结题。
(3)组织申报2012年度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广西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根据学校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经过多次的整合和评审,最终确定9项成果参与申报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项成果参与申报广西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
(4)及时收集整理我校教育改革研究论文,并整理出版:为保存我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了解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研究情况,高教所在全校范围内,对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进行收集和整理,力求全方位了解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成绩,出版了《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民族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发展经验探索》两部论文集。
(5)对区级立项课题和核心期刊进行奖励:为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高教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对获得区级立项的课题以及发表核心期刊的教师发放奖励,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召开学术讲座,提高教师管理水平:今年以来,我部门多次邀请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的著名教育学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并通过选送教师参加全国教学研究学术年会和教育教学研究培训班等方式,提高教师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研究水平,如今已经培养了一支具有坚实的科研工作基础、强烈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研究队伍。
(7)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高教所及时更新和充实网站,对新文件及时扫描上传,为教职工申报职称查阅文件提供了极大方便。
高教所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高教所工作人员不足,日常工作繁琐,使得部分工作难以开展,如:无法及时对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进行收集整理,《高教研究信息简报》也已停刊两年;教育教学研究学术讲座等活动开展较少,无法帮助各部门、单位及广大教职工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时进行更有效的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功能;个别课题组结题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课题组存在研究过程不实的现象;研究经费管理部门制定的报销程序在实际工作中不够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七)高等教育研究所2013年计划
1.继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深化“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区内兄弟院校高教研究机构加强业务交流,不断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认真执行教育厅有关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文件精神,通过邀请区内、外和校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及举办座谈会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同时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国家和自治区的各类研究项目;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加大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在校教育、成人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终身学习型模式;切实做好各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和校本专题研究的监督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研究课题,争取高级别教育研究课题立项。
3.继续完善和规范管理工作
重新修订并力争实施《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右江民族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继续做好各级教改课题延期项目的结题工作;加强对在研课题研究进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课题按期结题率;继续做好课题经费的科学管理与合理使用,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
4.做好本部门常规工作
继续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立档工作;统计汇总上年度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相关材料;组织上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组织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组织在研各级各类课题的结题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及兄弟院校的联系;开展教学调研,在人员允许的条件下,继续编制《高教研究信息简报》;完成学院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组织开展教学发展需求调研;对基层教学组织活动进行调研评估;加强教学效果测评和学生评教信息反馈,以评促发展;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检测评估制度。